深圳信息港

盐碱地如何变身“聚宝盆”探析之一|沧州:旱碱麦开出“增收花”_环球快播

2023-05-17 15:21:10 来源:沧州日报

开栏话:


【资料图】

“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听耧铃响,不见粮归仓”,是人们对盐碱地的传统印象。但是,荒凉的盐碱地虽盐分高、肥力差、产量低,却不失为沉睡的宝贵资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即日起,本报特开设“盐碱地如何变身‘聚宝盆’探析”栏目,看我市进行盐碱地综合利用,让广袤的盐碱地变身富农的“聚宝盆”。

这些年,盐碱地上的农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挖掘盐碱地的“潜力”。有的主动当起“田保姆”,借助科技的力量精细管田,提高旱碱麦产量;有的立足优种繁育,实现优质旱碱麦良种稳产保供;有的则在深加工方向不断深耕,创新多种多样的旱碱麦产品,反向促进种植红火发展——

旱碱麦开出“增收花”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崔秩恺 任振宇

旱碱麦变身香面花

中捷农科所农技人员查看繁种田长势

“田保姆”下地

科技种田产出有保障

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的地块里,农户王长松脚步不停。他忙前跑后,调配好杀菌剂、营养剂等农资。“这两天俺们正进行第三轮‘一喷三防’作业,把病虫害都控制住,咱这旱碱麦,今年又是丰收年。”言语间,他满是期待。

王长松并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是渤海新区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后仙庄村聘请的“田保姆”。2022年开始,公司相继在后仙庄村托管了1800余亩土地,全程负责耕、播、机、收作业,让这里的旱碱麦种植向着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

盐碱地上种粮,农户自己管理,丰收尚且不易。王长松一来就要照顾将近两千亩农田,旱碱麦的产量能有保障吗?

“把地交给俺们种,咱不光不减产,通过科学管理,粮食亩产还有提升空间。我们的目标是两季亩增产100公斤,增收200元。”他信心十足。

挖掘盐碱地的增产潜力,王长松可不是盲目自信。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来源。在管理中,我们实行‘6+1’模式,即坚持良种、良肥、良药、良机、良法、良策6项标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小社长服务队,按标准科学种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再就是用现代农机替代人工作业,将种植流程标准化、精细化,在稳产的基础上力求高产。”

早在成立农业服务公司前,王长松经营农资生意多年,深知良种和良肥的重要性。

“科学种田,我们选的都是适合咱盐碱地种植的良种,有捷麦19、沧麦6002等。种植这些良种,还能获得补贴,每公斤比其他品种少花八九毛钱,一亩地,就能节约十几元的种子钱。在种植中,我们还着意通过有机肥来改良盐碱地,提升地力、松土养根,助亩产提升。”不仅如此,紧抓管理的每一个节点,及时防治病虫害,杜绝或减少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也能实现稳产增收,助力产出高品质旱碱麦。

“不看不知道,金丰这个‘田保姆’,真不含糊。不光作业精细度高,还舍得用肥。还有专人检查播种深度,可比俺们精心多了。”随着托管作业的推进,后仙庄村村民心中的“问号”也变成了“感叹号”。

如今,随着种植愈发精进,金丰公司将黄骅多地的农田,发展成了旱碱麦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

专研农业“芯片”

耐盐碱良种供应足

“瞧,这麦穗多饱满。虽然去年冬天遭遇冻害,今春黄弱苗不少,但经过精心管理,长势终于赶上来了。”行走在麦田间,中捷产业园区农务局相关负责人郭楠满是欣慰,“前几天,麦田已完成‘一喷三防’作业,后期再追加一遍营养剂,这样,亩均产量预计能达到260公斤。收了这批麦子,盐碱地秋播的麦种就有保障了。”

郭楠说,不同于普通农户种粮,这里绵延不绝的万亩麦田,都是沧州临港渤捷种业有限公司的旱碱麦繁种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打好农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为了克服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中捷产业园区不断进行良种选育,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3个品种。其中,“捷麦19”作为目前旱碱麦项目的主要种植品种,在我市运东、天津南部和山东北部的盐碱地区备受欢迎,年推广面积达100至150多万亩。

“繁育一亩麦种,能播十几亩农田。如果繁种田的产出品质不能保障,下一茬秋播时农户就会用种紧张,不利于粮食安全的稳定。”为更好地保障繁种良田的产出,中捷产业园区还进行了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的探索。

2014年,中捷产业园区进行农用地管理机制改革,成立沧州临港中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改变一家一户碎片化种田模式,对10万余亩土地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由渤捷种业与农发公司签订种植订单,并负责提供麦种、农资。农发公司负责整地、耕地、播种、收割等管理,培育发展了多家大型农机合作社,让机械化生产贯穿生产各环节。

“保障良种供应,今年,农发公司挑选了1.8万多亩地力较好的地块种植‘捷麦19’原种。进行精细化管理,公司还制定了相关作业流程,提升田间管理水平,繁种田无论产量还是品质都更加稳定。”郭楠说。

眼下,繁种田里麦香沁人,育种田里的好消息同样喜人。

2021年,中捷产业园区选育的“捷麦20”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继“捷麦19”之后,中捷产业园区选育的又一个适宜盐碱地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捷麦20”比“捷麦19”的特性更加突出,不仅平均生育期缩短,千粒重也得到提升,亩产可比“捷麦19”提高50公斤。

今年,中捷产业园区还种植了2000多亩“捷麦20”繁种田。夏收后,这个旱碱麦新品种将会成为推动我市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员“大将”。

风吹麦浪,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再有半个多月,繁种良田就要进入收获季节。收获后的“捷麦19”“捷麦20”小麦,将被统一运往渤捷种业的麦种加工车间。

一粒粒小麦通过风选、比重选等加工环节,将掺杂的尘土、麦糠等杂质去除,同时淘汰破损、干瘪的麦粒,留下饱满优质的麦种进行包衣,再由工人们操作机器将麦种进行计量包装……经过多道关卡考验后,优质旱碱麦种将走向百万亩盐碱地,播撒丰收的希望。

精深加工忙

麦香不怕巷子深

有了良种、良技的加持,盐碱地上产出的旱碱麦产量、品质节节高。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这些旱碱麦成了面粉厂、面花厂等深加工企业的“宠儿”,在俘获人们的味蕾的同时,还反向促进盐碱田增收。

“别看旱碱麦产量不高,但是磨成面粉出粉率高。做成的面食有嚼劲,越嚼越甜。不少外地人专门上俺们这儿来收麦呢,每斤的收购价比白麦高出5分到1毛钱。”旱碱麦有多受欢迎,海兴县良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宝金深有体会。

以前,旱碱麦丰收后,张宝金都提前和周边面粉厂打招呼,租用加工仓。后来,发展旱碱麦产业的信心越来越足,依靠财政资金支持,他自己建起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旱碱麦面粉加工厂。

“俺只加工旱碱麦,能保证面粉纯度。加工厂投产后,每天最多可生产旱碱麦面粉36吨。为了保证旱碱麦面粉品质,我们还专门建起化验室保障食品安全。”如今,这里的旱碱麦面粉不光丰富了周边村民的餐桌,还俏销天津、山西等地。

进一步挖掘旱碱麦的产业发展潜力,张宝金还将目光放到了以旱碱麦面粉为原料做成的长长饽饽上。

这是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虽然长长饽饽其貌不扬,但嚼起来筋道有力,入口留有麦香。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供不应求。

相对于海兴粮心,位于黄骅的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更是旱碱麦深加工赛道上的“老选手”了。

多年来,帝鉴公司一直坚持使用传统配方及制作工艺,专注钻研怎么将旱碱麦面粉更好地加工成面花。立足提升旱碱麦加工水平,帝鉴公司格外注重面花的精与净。建立标准的生产基地、明确标准化生产规格、请营养专家制作……公司在遵从先辈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良创新,丰富产品品类,推出的10个面花系列、100多种面花产品,让老手艺产生新卖点。如今,帝鉴公司的面花产品不仅畅销京津冀,还漂洋过海销到了国外。

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帝鉴公司还致力于传播面花文化,通过模具上的创新,激发更多人对面花的兴趣,了解它所蕴含的文化。

“咱黄骅的旱碱麦,是促进面花产业发展的得天独厚资源。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做好面花,讲好面花故事,让更多人吃到这盐碱地上特有的美味。”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洪军表示,公司会不断开拓市场,并借此反向促进旱碱麦种植业发展,助力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寒冰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