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港

环球新资讯:盐碱地里看变化③张北:从“白茫茫”到“粮满仓”

2023-06-03 10:08:2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左手边是良田千亩,平坦的土地上,绿油油的燕麦苗直着身子,长劲十足;右手边是白花花的盐碱地,一簇簇芨芨草顽强地生长着。而就在四年前,“左手边”和“右手边”一模一样。

6月1日,记者来到张北县馒头营乡李森林村。在这里,盐碱地改良专家秦文斌为我们讲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治癣之旅”。


(资料图片)

盐碱地改良前后对比

秦文斌告诉记者,盐碱地是一种土壤顽疾,被称为“地球之癣”。就像在张北,年降雨量390 毫米左右,但由于蒸降比大,在湖淖周边及低洼地带的积水强烈蒸发后,“水走盐留”,令全县盐碱地面积一度达6.29万亩——“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是这片土地的真实写照。

走近那片还没有被改良的盐碱地,一片片的白色土壤裸露在外,一些芨芨草零星地长在白色土壤之外的地方。

“这种白色土壤含盐量较高,别说庄稼了,连草都不长。” 秦文斌说着,手指在泥土上轻轻一划,手指肚上留下一层亮晶晶的盐霜。

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燕麦长势喜人

秦文斌与这里的不解结缘始于2012年。

这年初,张北县已开始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探索,当时就职于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任华清农业技术总监的秦文斌也多次应邀到张北开展科研考察。再后来,秦文斌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聚焦在张北,今年,已经是他与这片土地为伴的第11个年头。

在秦文斌及其中心团队的指导和参与下, 2014年到2015年,张北县在馒头营乡和二台镇共实施了8500余亩盐碱地改良工程。

常年驻扎在张北,与盐碱地“过招”,秦文斌一身风尘。而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和对一次次战胜盐碱地的成就感,2019年,秦文斌成立张家口养谷厚道农业有限公司,并在馒头营乡李森林村承包1500亩盐碱地进行改良,4年时间,让千亩“不毛地”变身“米粮仓”。

据了解,未改良之前,李森林村的盐碱地pH值达到9—10,属重度盐碱地,秦文斌技术团队通过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技术对盐碱地土壤进行综合改良,逐步降低了土壤碱化度。

对于生物改良,秦文斌很有心得:“这是我们一种研究方式的改变,以前总是想各种办法去改良盐碱地,其实,有很多农作物能适应轻度盐碱地生长。因此,我们对盐碱地治理利用的思路也逐渐由‘改地适种’转变为‘改种适地’。并通过田间品种筛选试验后,选育出适合盐碱地生长的适生农作物品种,从而可以更好地让盐碱地造福群众。”

盐碱地改良前后对比明显

如今,在李森林,改良后的盐碱地pH值降至8以下,耕种了多种耐盐碱经济作物。“我们今年已耕种藜麦300亩、燕麦900亩、亚麻100亩、鹰嘴豆和油莎豆100亩。”他自豪地告诉记者。

秦文斌称改良后的盐碱地为“高原净土”,因为它们从来没受过化肥农药的污染,改良后的耕地也使用有机肥料,农作物自然产有机粮,如今,这里多个农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

“改良后的盐碱地,不仅可以种出庄稼,还能种出好庄稼。这是我们以前想也想不到的。如今,在公司的带动下,村民也开始耕种经济作物,注重粪肥还田,生产有机粮食,昔日盐碱地真的变身‘增收田’啦。”李森林村党支部书记崔军说。

(河山新闻记者 张凤燕 赵晓刚 通讯员 夏培真 吴孟忱 摄影 武殿森)

编辑:刘颖莉

编辑:刘颖莉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