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港

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各地都有好做法→

2023-08-04 11:22:33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更好更快落地,对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地也在不断探索好做法、新路径,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湖北武汉

社区摸排 精准帮扶助就业

在湖北武汉的青和居社区,早上八点多,一支由社区和居民共同组成的“天天敲门”小组开始了上门摸排的工作。今年毕业季,青和居社区组建了15支像这样的“天天敲门”小组,按照当地人社部门移交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名单,逐门逐户上门摸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和就业需求。

社区通过与市区人社部门联网,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详细登记学历专业、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做到“一人一册”,根据未就业毕业生的不同需求靶向发力、精准帮扶。

除了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积极就业,青和居社区还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服务支撑。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提供100个免费创业工位,集成服务专窗、项目路演厅、创业培训、人才服务站等功能。

安徽“三公里”就业服务圈

就近匹配供需两端

帮助劳动者就业,不仅要做到“好就业”,更要“就好业”。安徽以社区为基点,打造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精准就业、就近就业畅通渠道,帮他们找到满意称心的工作。

今年37岁的孟雅楠家住合肥市庐阳区的滨南社区,之前是个全职妈妈,去年孩子上小学后,想就近找份工作。依托“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她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一家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楼管工作。

孟雅楠:之前是通过其他的一些渠道去应聘,好多工作要么时间不符合,要么距离家太远,然后通过这个小程序,可以根据离家距离来选择工作,我开始找工作到入职大概也就用了两三天 。

孟雅楠使用的这个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录入个人信息后,系统就会根据求职者年龄、特长、需求、住址等自动推送3公里以内的中小用工企业和岗位,距离远近、薪资待遇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该平台,社区工作人员也对可就业居民进行精准分类,建立就业台账,实时掌握社区就业失业情况,对于需要帮扶的居民,还可以及时进行一对一的就业帮扶。

“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也为当地很多小微企业解决了招工渠道不畅等问题。因为招聘员工都住在附近,通勤时间短、稳定性更强,减少了企业员工的流动率。

目前,“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在合肥市522个社区里已实现了全覆盖,帮助6.8万居民实现了就近就业。

浙江杭州“数字就业”平台

支持精准就业帮扶

在基层就业帮扶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会面临信息不够全面、帮扶不够精准、服务不够高效等问题。在浙江杭州,有一个“数字就业”应用平台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以大数据为支持,为社区就业帮扶提供了抓手。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的数字就业数据库打通了省市人社、民政、教育、市场监管、国税等11个部门的数据,并整合了职业介绍、岗位招聘、网格管理等数据。失业人员登记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走访等方式,进一步核实情况、了解他们的求职意愿。

系统为每个被帮扶对象建立了“一人一档”,详细记录了失业登记、技能培训、成功就业等全帮扶过程。其间,就业社工根据走访提醒,阶段性一对一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拱墅区潮鸣街道所巷社区居民 王佳:差不多是每个季度他都会给我电话来回访一下,问一下我有没有什么工作要求,然后他会提供不同的岗位给我选择。他给我推送的所有的那些工作岗位不是随便推送的,就是按照我的工作经验推送的。

与此同时,该“数字就业”应用平台还开发了自动提醒功能,基层工作人员可设置超期走访提醒、社保断缴提醒、援助证到期提醒、首次登记提醒等,还可实时收到失业走访、就业帮扶、回访跟踪等在线派单,叠加失业预警等提醒功能,有效减少基层就业服务的滞后性和差错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推进信息化赋能基层就业服务

基层就业服务关系民生、连接民心,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强化市场供需匹配,推进信息化赋能基层就业服务。

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着力健全多元参与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同时,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就业服务赋能,加强与市场主体合作扩大就业服务供给,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专业化建设为基层服务提供业务支持,着力增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努力为劳动者求职就业、企业招聘用工提供助力。(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闫素)

关键词:

热门推荐